详情页设计 晚清史丨安德海之死的背后:同治帝和慈禧太后的权力斗争,结局如何?

  • 首页
  • 新闻资讯
  • 生活服务
  • 教育培训
  • 网络科技
  • 金融财经
  • 电商美工
  • 网站搭建
  • 你的位置:深圳抖店全职美工 > 生活服务 > 详情页设计 晚清史丨安德海之死的背后:同治帝和慈禧太后的权力斗争,结局如何?

    详情页设计 晚清史丨安德海之死的背后:同治帝和慈禧太后的权力斗争,结局如何?

    发布日期:2024-07-12 10:21    点击次数:156

    详情页设计 晚清史丨安德海之死的背后:同治帝和慈禧太后的权力斗争,结局如何?

    慈禧太后,是晚清最后半个世纪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从同治帝时代开始,慈禧太后就掌权。一直到确立宣统帝登基的当天,慈禧太后也是清朝的最高统治者。当然慈禧太后掌权,也意味着需要和夺权者进行斗争。比如光绪帝时代的帝党和后党的斗争,就是典型的例子。

    图片

    实际上,同治帝在位时期,同治帝就曾和慈禧太后有过权力之争,安德海之死,就是皇帝和太后之间斗争的体现。

    1、安德海的功劳

    清朝咸丰元年,西元1851年,安德海为了生计选择进宫做了太监。就在安德海入宫的第二年,还是少女的叶赫氏也入宫,

    对于后宫的女人来说,她们想要出头,有且有一条路径,那就是得到皇帝的青睐,而这又少不得斗争——其实人生在世就是一个不断斗争的过程。高考是斗争,职场也是斗争。当代学生家长一提起高考就说内卷严重,一说应届生找工作也说内卷严重。但其实和后宫的斗争内卷相比,高考、就业的内卷其实很温和了——因为后宫的斗争和内卷,一旦败了,结局就是丧命。

    所以叶赫氏很清楚这个道理。在入宫不久,她就开始培养自己的力量,并和安德海联系到了一起——安德海为叶赫氏提供咸丰帝的行踪、动态,并且还在咸丰帝面前不断推荐叶赫氏。当然叶赫氏本身也擅长运营。所以很快,叶赫氏取得了咸丰帝的欢心。

    咸丰帝是一个苦命的皇帝:咸丰帝在位期间,太平天国运动在南方如火如荼,还带动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比如两广的天地会起义,还有云南当地人的造反,以及北方的捻军)。而咸丰帝本身身子骨又弱,在位后期,志大才疏的咸丰帝又和洋人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最终在急火攻心之下,咸丰帝死在了热河。

    咸丰帝死后,关于皇位继承方面没有悬念,也不存在夺嫡问题——因为咸丰帝有且只有一个儿子,那就是载淳。载淳的生母就是叶赫氏。

    咸丰帝死后,留下了多个辅政大臣,负责辅佐载淳。有野心的叶赫氏当然不愿意让辅政大臣影响自己的发展。于是叶赫氏联合恭亲王发动政变,处决了肃顺等辅政大臣,这便是历史上的辛酉政变。而负责给叶赫氏和恭亲王通信的,就是安德海。

    所以从这个细节来看,安德海确实是叶赫氏的功臣。

    图片

    载淳便是同治帝。同治帝做了皇帝,叶赫氏也由此升格成为了大清帝国的皇太后——慈禧太后。

    2、丁宝桢杀安德海

    同治朝廷开张了,但是掌权的却是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当然慈安太后其实地位高于慈禧太后,但是权力手段方面却不如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感念安德海过去的功劳,于是提拔安德海。安德海的地位提高以后,也开始飞扬跋扈起来,甚至很多大臣都得巴结安德海——宛如后来光绪朝,很多大臣需要巴结李莲英一样。当然,李莲英做人艺术,可要比安德海强很多,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终于到了同治八年,安德海迎来了自己的末日。

    这一年七月,安德海奉命到南方采购物品。而这一路,安德海利用自己的地位对沿途的官僚采取了敲骨吸髓的态度。很多官员虽然不满,但考虑到安德海是得罪不起的,还是得赔笑送上孝敬。

    终于这一天,安德海进入山东境内。而当时的山东巡抚是丁宝桢。安德海可能意料不到,自己会死在丁宝桢手里。

    丁宝桢是咸丰三年的进士。可以说丁宝桢入仕的时间线,和安德海入宫、叶赫氏入宫差不多。同治六年,丁宝桢担任山东巡抚。

    丁宝桢为人正直,对于安德海的各种不法行为早就愤愤不平很久了。如今安德海大摇大摆出现在山东境内,丁宝桢决定给大清国铲除这个毒瘤。但是,丁宝桢也知道,安德海背后是有后台的,那就是慈禧太后。自己如果直接拿办安德海,肯定会把自己也赔进去。于是丁宝桢一方面写密折给同治帝,另一方面安排人暗中监视安德海的动态。

    到了这一年八月,丁宝桢见时机成熟,于是下令逮捕安德海。

    图片

    对于自己被抓捕,安德海感到很诧异,甚至怀疑山东官府是不是抓错人了——理由很简单,那就是自己可是太后的亲信,在大清国,敢动自己的人还真是手指头都能数的清,这丁宝桢他还真压根没放在眼里。

    所以当安德海被押解到公堂的时候,安德海还叫嚣:自己可是奉太后的旨意出来办差,丁宝桢敢抓自己,就是大不敬。

    当然丁宝桢早有准备:按照大清的制度,太监是不能擅自离开京城的,而且,外包美工地方上也没收到朝廷的通知,说丁宝桢出来办差。所以有必要怀疑丁宝桢是打着太后的名义出来行骗。

    之后不久,同治帝的旨意就传达来了:太监安德海,违反了大清朝的祖宗家法,所以要求丁宝桢处决安德海。

    得知旨意的安德海被吓得浑身瘫软,再没了当初的张狂。之后安德海伏诛。

    3、同治时代皇帝和太后的冲突

    同治帝之所以选择处决安德海,是因为按照同治帝的想法,自己也该到了亲政的年纪了。实际上,虽然同治帝和后来的光绪帝都是清朝皇帝,但是两者的权力来源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对于慈禧太后来说,这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对手。

    按照明清时期的权力结构,皇权是一家独大的。甚至从朱元璋开始,就最大化打压了相权,开创了君主专制的巅峰时代。清承明制。因此在明清两朝,所谓的权臣和前朝也存在极大的不同——比如宋朝的史弥远可以做到决定新皇帝的人选,汉朝的权臣甚至可以废立皇帝,但是明清的权臣,并不具备这个能力——因为权臣的权力来源,也是基于依附皇权的基础上。

    而慈禧太后能够掌权,是因为自己是同治帝的生母,本身来说,慈禧太后的权力来源也是依附皇权。所以同治帝和慈禧太后的权力斗争,其实慈禧太后所具备的优势非常有限——这一点和后世的光绪帝不同。光绪帝能做皇帝,是因为光绪帝需要把自己的儿子过继给同治帝,并将来继承同治帝的皇位。而光绪帝和他的后代是否够格继位,慈禧太后是具备一票否决权的——毕竟,同治帝才是正统,而慈禧太后是同治帝的生母。所以弄清楚这个逻辑,才能理清为什么同治帝和慈禧太后夺权,以及光绪帝时代,帝党和后党的斗争,有很大的差异。

    而安德海的问题,也给了同治帝发难的机会:同治帝认为想要削弱慈禧太后的权势,就得铲除她的亲信。安德海是首要打击目标。而且,弄死安德海,也是给自己树立权威的绝好机会。毕竟,同治帝可是名正言顺的皇帝,只要树立起自己的权威,那慈禧太后的势力要不了多久就得土崩瓦解,成为历史。

    慈禧太后当然知道同治帝的战略意图:他想杀的还真不仅仅是一个安德海。

    同时,慈禧太后也感到空前危机——因为同治帝为了夺权,还联络了恭亲王,并取得了慈安太后的支持。慈禧太后很清楚,如果自己这次被同治帝扳倒了,自己大概率得从此过上养老的生活,指望掌权是没戏了。

    当然对于一个妇女来说,过着养尊处优的养老生活也不是什么坏事儿,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太后都是这样过完的余生。但是慈禧太后不同,她的权力欲望太重了。所以慈禧太后不能容忍自己就这么开始养老。

    4、慈禧太后的突围

    很多人的思维,在面对慈禧太后这样的困境往往考虑的是如何正面冲突为安德海开脱,但是慈禧太后则选择逆向思维——或者说选择了另辟蹊径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慈禧太后避免了和同治帝等人的冲突,并表示自己服从大清国的祖宗制度,肯定了对安德海的处理结果,并把安德海的随从和管家一并处决——慈禧太后的意思很明显,自己是要弃车保帅,并且撇清关系保全自己,为长期周旋保住本钱。

    之后慈禧太后对丁宝桢又加以嘉奖,此举赢得了朝廷百官的认同,为自己的翻盘以及继续掌权,奠定了可能性。

    因此外界不明就里,只道慈禧太后之前被安德海蒙蔽,如今大义灭亲。慈禧太后的威望反而更高了。

    而这一斗争也给慈禧太后刷新了经验——即对于自己的对手,和隐患,断乎不能让她们形成合力——比如安德海事件,同治帝、慈安太后和恭亲王形成同盟,就导致自己几乎没有反制能力。

    之后慈禧太后继续打压同治帝,而同治帝也英年早逝,所以后世怀疑,同治帝之死,其实慈禧太后最起码起到了催化作用。

    同治帝驾崩后,载湉继承皇位,这便是光绪帝。光绪初年,朝廷的格局依旧是两宫太后和恭亲王一同掌权的局面。

    不过,到了光绪七年(西元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后世传说是死于慈禧太后的谋害。但是不管慈安太后因何而死,她的死,都进一步让慈禧太后有了集权空间。

    到了光绪十年,慈禧太后将恭亲王排挤出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