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美工 我们的国货激光武器,到底能不能拦截来袭导弹?

  • 首页
  • 新闻资讯
  • 生活服务
  • 教育培训
  • 网络科技
  • 金融财经
  • 电商美工
  • 网站搭建
  • 你的位置:深圳抖店全职美工 > 生活服务 > 小程序美工 我们的国货激光武器,到底能不能拦截来袭导弹?

    小程序美工 我们的国货激光武器,到底能不能拦截来袭导弹?

    发布日期:2024-11-06 11:22    点击次数:88

    小程序美工 我们的国货激光武器,到底能不能拦截来袭导弹?

    激光武器,这种听上去像科幻电影中的"高科技",如今已经逐渐走入现实。可是,问题来了——它真的能像想象中那样改变未来的战争吗?如果我们放眼全球,中国的激光武器发展进程,或许会给我们一个确实的答案。这种几乎可以“烧穿”一切的光速武器,能否成为未来作战的关键?让我们一起从它的起源、技术突破到实战应用,抽丝剥茧,看看激光武器到底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军事革命。

    激光武器的历史,要从上世纪60年代说起。当时,世界各国在对激光技术的探索如火如荼。1960年,美国首先造出激光器,作为全球科技“领头羊”的美国毫不意外地引发了全球范围的技术竞赛。紧随其后,中国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在1963年作出了一个让世界震惊的决定——伟人亲自决定启动研究激光武器的项目,这被称为“640工程”。

    其实,当时的中国并不富裕,物资短缺、科技基础薄弱,但我们仍然毫不畏惧巨大的技术鸿沟。这个早期的项目,瞄准的是洲际导弹的拦截与防御,尽管在当时看起来犹如天方夜谭,但凭着一股“起步虽晚,但要超越”的精神,中国抱着“做就要做最好”的理念,实际在激光技术领域,比美国提早了20年。

    当然,万事开头难。在1970年,中国研制出了历史性的“震荡放大型激光系统”,这是当时顶尖的激光武器技术,激光的输出功率达到了32万焦耳。然而,尽管数值华丽,这款激光武器的实战性还比较有限——距离真正的大规模应用还有一段路要走。

    随后,在1980年代,中国选择“不急于突破”,而是先积累技术,专注解决基础问题。这样的决策显然是明智的,因为等到了“神光1号”上马的那一天,中国的激光技术积淀已经相当雄厚了。

    1986年,“神光1号”激光装置终于运转了。这台大装置的激光功率高达1万亿瓦,对于当时的研究者们来说,简直是振奋人心的消息。没有什么比辛苦多年之后,看到自己的成果变为现实更激动了。然而,这也只是个开始。

    1990年代,“神光2号”装置成功发动,功率进一步升到了8万亿瓦,看来“追梦”的路逐步开始有了成效。没错,直到这里,激光装置的主要功能其实是实验性,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武器”。但你别小看这些实验装置——正是它们为未来的实战应用攒下了厚实的基础。

    要说中国在这一阶段做的最好的一件事,那就是脚踏实地积累经验,而非急功近利地追求短期突破。就像种树一样,没有坚实的土壤,何谈振翅高飞?这些装置的成功与技术积累后,为后续的大面积激光武器未来走向全球铺平了道路。

    激光武器虽有着绚烂的未来,但最终还是要凭着实战表现说话。那么激光武器在战场上的表现怎么样呢?2014年,在线全职美工中国推出了“低空卫士”激光防空系统,首次将理论带入了军用实际应用。这一装置主攻的是低空、低速飞行的目标,比如无人机和巡航导弹。

    而随着技术不断升级,中国的激光防空系统逐渐吸引了国际市场的关注。特别是沙特和伊朗,成为了中国“低空激光防空”的忠实客户。让人惊叹的是,沙特从中国采购的“寂静狩猎者”激光武器系统,甚至在战场上取得了真正的成果——一次实战拦截了13架无人机,这无疑是激光武器实战效果的最好广告。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要问:美国不是也在研究激光武器吗?没错,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早在1985年就启动了,但是技术进展比较缓慢,还很难真正应用。在2000年之后,中国凭借“神光”系列的积累,加上实际运用的成功,迅速在激光武器上赶超了美国。

    目前的中国激光武器,不仅在低空防御方面强势,甚至连外贸版如“寂静狩猎者”也开始大受欢迎,成为国际军火市场上的“香饽饽”。

    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现有的低功率激光武器,主要应对的是低空、低速飞行的目标——即使非常有效,但对高空、高速目标依然存有难题,尤其是类似弹道导弹这种目标,带着坚固的隔热材料,一般的激光“招架不住”。

    不过,最近,中国在重型战略激光武器领域又下了大力气,尤其是重型激光武器“死光A”的出现。这个激光“巨无霸”不仅射程达到35万公里,还能通过核能发电,释放出几乎无穷的能量。能够实现每分钟1000次的激光发射频率,甚至连军用卫星和潜艇都不能逃脱它的锋芒。“死光A”的研发,表明中国在应对高空高速威胁时,已经渐渐找到了出路。

    不仅如此,“死光A”还引入了卫星接力系统,它可以让激光射击“拐弯”,突破今天多种射线、天线的物理限制。伴随着“烧蚀效应”、“辐射效应”等原理,连卫星、固定发射井、甚至带有机动能力的核武目标都不是问题。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激光这种能量密集的武器有个难题——连续打击时的电力供应和冷却问题,你不能指望一台激光器开一枪就要修整半天。中国的科学家面对这些考验,不仅突破了全球独有的“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还通过2023年的冷却系统优化,实现了激光器的快速冷却。这意味着,在战场上,中国的激光器在6秒钟内就能换下一个目标,1分钟能高效攻击10个目标。这显然大大提高了作战效率。

    激光武器,经过中国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和工程突破,已经逐步成形。从低空无人机的击落到巨型战略武器的铺设,足见这一武器的实际能力和潜力。而未来的战场上,激光武器的地位将不可忽视。

    未来,谁能主宰激光,谁或许就能掌控战场。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