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美工 深高金肖耿教授与本力研究员新著《金融何为》出版,刘遵义理事长作推荐序

  • 首页
  • 新闻资讯
  • 生活服务
  • 教育培训
  • 网络科技
  • 金融财经
  • 电商美工
  • 网站搭建
  • 你的位置:深圳抖店全职美工 > 新闻资讯 > 小程序美工 深高金肖耿教授与本力研究员新著《金融何为》出版,刘遵义理事长作推荐序

    小程序美工 深高金肖耿教授与本力研究员新著《金融何为》出版,刘遵义理事长作推荐序

    发布日期:2024-10-24 11:16    点击次数:105

    小程序美工 深高金肖耿教授与本力研究员新著《金融何为》出版,刘遵义理事长作推荐序

    深高金肖耿教授、本力研究员合著小程序美工

    新书《金融何为》

    正式出版

    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及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特首政策组专家组成员肖耿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研究员、《香港国际金融评论》执行总编辑本力合著的学术专著《金融何为:从大城市群、金融中心群到世界级科创枢纽》,于9月份在香港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

    《金融何为》封面

    作者以城市群和金融中心的崛起和发展作为引导,比较世界上各国际金融中心所发挥的作用与发展兴衰,继而推论粤港澳大湾区“大城市群——金融中心群——世界级科创枢纽”的发展路径,提出最终实现以金融之力助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世界级科创枢纽的蓝图。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理事长、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刘遵义教授为本书作推荐序,指出“在本书中,两位作者及其研究团队系统分析了城市化、国际金融中心和湾区经济的形成要素与制度需求,横向比较世界著名湾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异同,基于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与香港积极投身世界级科创枢纽建设和金融强国的本质,针对大湾区城市群、金融中心群的集聚效应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促进要素自由流通的‘跨境双总部’构想。这为香港和大湾区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条在过渡期间可行的道路”。并且,“按照本书的研究思路和政策建议,试图发挥香港的杠杆作用,使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成熟治理体系、国际化人才等优势,能够辐射到全国,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新支点。”

    《金融何为:从大城市群、金融中心群到世界级科创枢纽》一书研判,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优势,将会继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全球领先的金融服务能力、国际资源配置能力,以及金融监管能力,都能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朝向世界级科创枢纽迈进。

    《金融何为》一书对于理解当代金融变革与金融强国,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也为广大读者揭示金融如何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和见解。

    本书是智库、学界与政府、媒体良好互动合作的一个成果,得到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的大力支持,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深圳市有关部门的指导也让本书获益良多。

    本书的参与者还包括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研究助理魏希、行政助理杨雅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校生陈心怡、陈苏华、何嘉铮、刘竹青、万晨玲、段文泽、唐伟博等(以参与章节为序,且在参与期间在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孔祥郦承担了后期书稿的部分修订工作。

    推荐序

    城市群和创新战略的小程序美工

    兼职美工网站

    关键要素是自由流通

    刘遵义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理事长

    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

    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保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这是一项备受挑战和充满压力的长期任务。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建设城市群和都市圈,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被很多人视为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两个最重要发展潜能。发展大城市引领的都市圈城市群,可以发挥规模报酬的效应,而目前亟待提升的教育、医疗、卫生、大众交通、环保等公共服务、公共产品供应等,也都会受益。同时,第三产业也会因此而得以蓬勃发展,从而有利于增加GDP与就业。此外,都市圈城市群战略需要大量的公共基建投资,可以保持国内总需求的稳定增长,替代房地产业的收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有经济增长的理论支持,也符合历史规律和实践经验。

    因此,在这两方面的作为上都较为突出,且颇具引领特色的粤港澳大湾区就被人们寄予厚望。再者,这在大湾区的《规划纲要》和之后陆续出台的政策中也都有所体现。

    但现在看来,制约大湾区发展的最主要问题,还是在于没有实现大湾区“经济一体化”,没有形成“统一大市场”。其中,最关键的表现就在于市场要素的自由流通。

    其实,早在港澳殖民管治时期,粤港澳三地的市场活动频繁,当时称作省(穗)港澳,很多企业都在三地设有分支机构,而深圳只是一个小渔村。如今广州、香港、深圳三个城市,都是很成熟的超级大城市,各有所长,互补性很高,但面临着要素流通阻遏的问题。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能否成功发展,关键在于香港能否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九个广东省城市(包括广州与深圳)融合为一个整合的经济体,各自发挥比较优势,互补长短,实现规模效应,协作共赢。

    粤港澳大湾区要实现经济一体化,就必须做到“四通”,即商品与服务、人才、资金、信息都能够自由流通。“四通”将提高香港和大湾区的增长率,在湾区形成迷你型的“全球化”。要做到这“四通”,目前对香港和大湾区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势在必行,否则大湾区的发展难以实现真正的突破。因为东京大湾区、旧金山大湾区、纽约大湾区等国际上其他重要的大湾区,目前都不存在这“四通”的问题。粤港澳大湾区的要素暂时不太通是严重掣肘,释放自由流通的空间就可以提升动能。

    在促进大湾区要素自由流通的进程中,必须保持香港繁荣稳定,充分发挥香港优势,尤其是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如今内部外部的变局,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对于香港而言,都是一个大机会。香港只有750万人,而粤港澳大湾区有8700万人,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香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功臣,但是现在香港的GDP增长率一直下降,人均GDP增速也是不断下降,整体维持着低速增长。根据过往经验总结,随着人均GDP上升,经济增长率会下降,这是遵循着共通的规律。中国2023年的人均GDP为8.94万元人民币,超过了1万美元,未来仍然有快速增长的空间。而目前香港特别行政区2023 年的人均GDP约为5.09万美元,或许无法维持更快的增长。

    那么,香港的优势是什么?香港最大的优势就是背靠祖国,在线全职美工因为有内地支持,内地投资人可以在香港投资,很多内地优质企业可以在香港上市,这吸引了大量买家在香港聚集。第二项优势就是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民币聚在香港。香港应趁此时机大力发展人民币投资工具、人民币金融工具。第三项优势是香港成熟的金融市场,在大湾区,香港和深圳可以同时成为全球创新、风险投资、创业和融资中心,融合硅谷、128号公路、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的诸多功能。这不仅可以服务大湾区,也可服务整个中国内地和东亚地区。

    在香港与大湾区共谋发展的同时,国际交易货币与储备货币的多元化并不会停下脚步。近年国与国之间的双边贸易逐渐趋向以两国本币报价和结算,例如:中国和印度尼西亚,或者中国和俄罗斯。其实,以本币结算的交易成本最低,因为只需要换汇一次,同时也只承受一次汇率风险。倘若以美元或其他第三国货币结算,就需要换汇两次,承受两次汇率风险。所以最便利和最便宜的就是本币交易。在可见的将来,本币结算会逐渐成为大势。从人民币国际化的角度来看,全面国际化需要放松外汇管制,汇率波动可能加剧——但问题在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同时,需要保持汇率基本稳定。汇率的背后是信心,大幅度的贬值或升值,都不是出口商、进口商、跨境直接投资者或长期证券投资者所乐见的。

    因此,中国不需要刻意追求人民币国际化,而是要增加本币交易,减少使用美元,维持人民币国际购买力基本稳定。

    总体来说,最终还是要靠国家,国家经济好,香港经济才会好。如今香港不能光倚靠金融业,必须开拓新的增长点,因为传统经济优势不能一直持续下去。大湾区经济一体化会为大湾区内包括香港的各个城市带来很多利益,是一个可行的方向。香港应投资和促进其他实体行业,推动经济多元化,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香港金融业也应该制定新策略,帮助和支持香港的实体经济。其实,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长远来说,是相辅相成、彼此依赖、缺一不可。现时美国要再工业化,困难重重,这就是前车之鉴。

    大湾区经济一体化也有利于大湾区成为一个知识型的持续创新基地,大幅提升大湾区的人均收入。美国硅谷正是因为有着斯坦福和加州伯克利等超一流的大学支撑,才得以成为信息革命时代,长达数十年的“领航者”。大湾区拥有多所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以及理想的生活条件,可以吸引全球各地的教研机构与人力资本,发展成为领先的高等教育与先进基础研究中心。大湾区亦可仿效波士顿,建立“大学带”,服务大湾区、全国、东南亚、一带一路,乃至全球的大学生与研究生。但相比之下,大湾区在这方面仍然有着很长的路要走。

    建立世界级大湾区,还需要构建一个创新生态系统。创新成功的关键取决于能否在自我内生的条件下良性循环,源源不断地推出原创性技术。香港和澳门太小,无法独立完成创新枢纽的功能。今天,硅谷已经没有成规模的制造业,但大湾区仍有发展制造业的充足空间,可以期待未来成为世界级的科创枢纽。积极拥抱大湾区将是香港和澳门的未来。

    我们常说:有挑战就会有机遇,问题不能阻挡有志之士的探索与奋进。本书的作者肖耿教授是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具有丰厚的行政、教学与研究经验,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制度改革问题的领军专家。第二作者本力先生是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研究员,在经济学教育、研究和智库建设领域耕耘多年,著述丰硕,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的中坚力量。

    在本书中,两位作者及其研究团队系统分析了城市化、国际金融中心和湾区经济的形成要素与制度需求,横向比较世界著名湾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异同,基于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与香港积极投身世界级科创枢纽建设和金融强国的本质,针对大湾区城市群、金融中心群的集聚效应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促进要素自由流通的“跨境双总部”构想。这为香港和大湾区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条在过渡期间可行的道路。

    经济体之间的差异愈大,它们一体化能带来的利益就愈高。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一体化,也是中国经济全面开放的一个试点。按照本书的研究思路和政策建议,试图发挥香港的杠杆作用,使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成熟治理体系、国际化人才等优势,能够辐射到全国,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新支点。

    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2035年中国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时代如苍莽大河,滔滔流去而不绝。无论世界如何演变,我们身为践行者都当奋发而上,建设国家。还望诸君理论与实践结合,开卷有益,共赏佳篇。

    目录

    作者简介

    肖耿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及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香港特别行政区特首政策组专家组成员、深圳先行示范区专家组成员、深圳市深港澳合作创新研究会理事及副会长、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香港国际金融评论》总编、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曾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金融实践教授、香港大学金融与公共政策实践教授、香港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副总裁、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全球中心主任、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首任主任、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香港证监会主席顾问及研究部主管、中国留美经济学会副会长、哈佛国际发展研究院访问学者及联席研究员、世界银行与联合国开发署顾问。

    本力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研究员,香港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香港国际金融评论》执行总编辑,并担任深圳市金融科技伦理委员会委员、秘书长,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金融科技与算法专委会常务委员。曾任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秘书长、《北大金融评论》副总编辑、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主编。为FT中文网、《财经》杂志、《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腾讯《大家》等媒体开设专栏或撰稿,出版《创业伦理》《金融伦理通识》《金融前沿的20种思考》《宏观大势与市场逻辑》《量化投资十六讲》《改革与未来》《经济学之路》《崛起?!中国未来10年经济发展的两种可能》等图书,以及《投资存亡战》等译作。

    撰稿 | 魏希小程序美工

    ]article_adlist-->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联系方式:451255985@qq.com,进行删除。

    TOP